如何幫助孩子,培養良好姿勢與習慣 | Kid2Youth 大將作

Ergonomic

專題報導

Kosan is 10 years old, always polite, loves to read books about nature and dreams to become a scientist when grows up.

2022-11-08

生活分享

如何幫助孩子,培養良好姿勢與習慣


如何幫助孩子,培養良好姿勢與習慣

在教育⼯作的過程中,我發現有許多家長陪伴孩⼦寫作業的時候,會⼀直提醒孩⼦去調整姿勢,其實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,往往會影響孩⼦在學習時的專注性,無論是作業還是姿勢調整上,往往都是事倍功半。那我們該怎麼做呢?

 

不良姿勢和⾏為養成都有其原因

我們都知道,當⼈們要完成⼀件⼯作時,都是由⼤腦來協調⾝體的各個部位分⼯合作。無論是正確或不當的姿勢,都出⾃於本能,就是為了更好的去完成⼤腦交辦的任務。

當我們發現孩⼦有不良的姿勢與⾏為時,我們需要先了解,是什麼讓⼤腦與⾝體做出這樣的判斷,是桌椅太低嗎?還是坐久背會酸?找到原因後,再從根本去解決。
相較強制性的與本能衝突去調整姿勢與習慣,往往是更有效率且⼀舉兩得的做法。

-

 


找出影響孩子不專注、姿勢不良的原因,不讓它變成習慣

-

舉個常⾒的例⼦,許多家長會反應孩⼦坐不住,更不要提到有正確的姿勢了,這時候,可以先和孩子溝通。為孩子規劃剛剛好的學習時間,也為孩子準備一組適合的桌椅。讓學習不是過度的負擔,更培養良好的姿勢與習慣。

我們⾸先需要了解,研究數據顯⽰,孩⼦真正能維持專注⼒的時間其實很有限,是透過訓練並隨著年齡⽽增加的,3~7歲<10分鐘,7~10歲<20分鐘,滿12歲後才能達到30分鐘。⼤腦這麼做,是為了提醒孩⼦要更多的去嘗試和學習各種事物,也避免發育中,某個⾝體部位因為長時間的使⽤⽽造成重複使⼒性傷害。
隨著時間拉長,專注⼒逐漸下降,⾝體也開始越來越不適,孩⼦就會開始分⼼,學習效果越來越差,這時如果家長祭出沒做完就不准休息的策略,久⽽久之反⽽會讓孩⼦養成察⾔觀⾊拖拖拉拉的個性,卻始終不能⼀步到位把份內⼯作完成。在當學習累了,⼜無法起⾝去休息,就開始改變原本正確的姿勢,甚⾄趴在桌上,漸漸地養成會造成眼睛、脊椎和肩頸疲勞的壞習慣。最後我們這些⾝為家長的,光是盯著孩⼦做完他們的課業糾正他們的⾏為就夠累的了。


給爸媽的小撇步!落實規矩,給予肯定及⿎勵

最好的做法是,根據孩⼦的年齡設定⼀個學習與休息的循環。以七歲的孩⼦為例,我們可以設定學習30分鐘休息10分鐘的⽅式,同時要求學習時間不能擅⾃離開座位,必須保持正確的姿勢。想上廁所喝⽔等,需利⽤休息的時間,並在10分鐘結束前就回到座位上,不斷循環,直到他完成所有的⼯作為⽌,這段時間,我們不要過多的介入,影響他們專注,只在他休息的時間適當的提醒正確姿勢的保持,關⼼學習的進度,在這時候給予肯定和⿎勵往往比責備還有效。當孩⼦可以在設定的時間內完成後,再進⼀步把多餘的時間開放給他們做⾃⼰想做的事,並適當的給予獎勵,就能漸漸的引導孩⼦⾃主性的提⾼效率。這樣⼀來,除了能幫助孩⼦養成正確的時間管理觀念,還能讓孩⼦起來動⼀動,達到保護脊椎、遠離近視、減輕肩頸⼿臂壓⼒的⽬的。

時間分配的改變讓孩子願意自主學習,而好的成長桌椅可以讓孩子舒適的學習、閱讀且姿勢正確。雖然每個孩⼦適合的教育⽅式不同,但養成壞習慣往往都是特定的幾個因素,只要我們掌握到重點並作出適當的調整,耐⼼的引導,讓孩⼦懂的⾃主學習後,不僅能 提⾼他們對於學習的興趣和成就感,也能讓我們有多時間去處理其他事情。現在就開始改變,再也不⽤⼤眼瞪⼩眼了!

-


${ notificationStatus.title }

${ notificationStatus.content }

${ notificationStatus.btn }